7月7日至11日,航天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一行7人來到北京中國航天城,開展以“飛越蒼穹-回望中國航天五十年”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走進現實中的中國航天”、“走進中國航天的南航人”、“走進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五十年”等幾個部分,從航天政策、航天院所、航天人物、航天科技、航天精神各個角度回望中國航天五十年的發展。 走進現實中的中國航天城 中國航天城—一個響亮而又富有神秘色彩的名字,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在這里升華。實踐之前,隊員們對中國航天城的了解僅限于電視和網絡,能夠親身走進航天城實屬不易。7月8日早晨,隊員們在北京擁擠的交通中輾轉來到航天一院,高高的紅色圍墻內充滿著神秘與未知。外墻上“中國航天發祥地”幾個白色大字特別引人注目。墻上印著中國航天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從古時的風箏到戰爭時使用的“一窩蜂”;從中國古代飛天第一人—萬戶,到現如今功能齊備的長征系列火箭,還有神舟五號發射全過程、三個宇宙速度的計算公式等等,這些都記錄著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發展,從發展到走向輝煌的歷史過程。正門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幾個大字讓隊員們既興奮又激動。隊員們在門口領取了通行證,經過安保人員檢查身份證件,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了位于其中的航天博物館。大院中隨處可見的“中國航天”的標志讓身為航天學子的隊員們充滿了自豪。 走進中國航天的南航人 7月9至10日,隊員們分別采訪了南航校友,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劉兆軍副所長,南航81級飛機系校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宇航部童旭東副部長和嫦娥一號副總設計師孫澤州。隊員們向前各位前輩介紹了學校發展的現狀,了解他們在南航的求學經歷,請教了專業前景,并請前輩們為即將到來的南航六十周年校慶送上祝福。通過與三位校友面對面的接觸,隊員們了解了航天工作者真實的工作狀況,感受到了航天人認真、樸實、踏實的一面,亦有健談幽默的一面。同學們更加堅定了專業思想,立志投身航天,為中國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走進中國航天的自主創新 隊員們在幾天的實踐中感受著中國航天的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意味著不斷超越過去,正如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宇航部童旭東副部長所說,中國要最大限度的實現自主化、國產化,我國的國防工業是絕不能建立在外國技術基礎之上的,韓國羅老號火箭發射失敗就是沒有自主創新,受制俄羅斯技術的例子。在航天博物館中,巨大的運載火箭使隊員們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正是它提供的強大動力才讓一個個航天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火箭發動機的內部結構,各種衛星、返回艙的實物和模型讓隊員們近距離觸摸那曾經遙不可及的榮耀。 八達嶺長城調研 樹中國航天領跑世界之志 7月11日,隊員們冒雨來到了八達嶺長城,對前來游覽的中外游客進行了關于中國航天的問卷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外國游客中對中國航天了解甚少,卻都知道世界上首位航天員是尤里·加加林。隊員們感受到中國航天如果要在世界領跑,就必須要努力提升創新的能力,加快自主技術研發,真正成為航天大國、航天強國,才能領先其它國家。 本次社會實踐使隊員們收獲頗豐,增強了身為航天學子的自豪感和榮耀感,穩固了專業思想、提升實踐水平、踐行航天精神,立志做未來的中國航天人。航天學院將繼續深化本次實踐成果,隊員們將與在烏克蘭哈里科夫國立航天大學學習的07級中烏班學子開展視頻對話,思辨中國航天五十年發展。
采訪劉兆軍
與孫澤州合影
參觀航天博物館
參觀航天博物館 |







